療癒,從感受情緒開始:傷痛沒有特效藥,勇於面對情緒浪潮,就是最好的處方箋

先附上博客來連接(傳送門)

人生誰沒有壓力呢?

每個人遇到的事情當然都不一樣,你可能遇到身體的攻擊,或家庭人員不友善的對待你,又或者自己給自己壓力

不管如何,你有沒有正視所遇到的事情所產生的情緒,有沒有好好的處理情緒呢?

getImage.jpg

IMG_4614.JPG

當我們能夠貼近碰觸自己和他人的真實情緒,才能看見自己,看見他人   

情緒是面對發生事件的自然反應,需要好好感受  。

當你認為「反正悲傷也沒用,不要去想!」就是在壓抑、推開那些情緒。

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並沒有離開,而是一直被處存在你的內心和身體裡

 

IMG_4616.JPG

如果你想要不被情緒控制,就能去逃避情緒。

相反的,你需要去認識情緒、去感受情緒,因為我們要先擁有情緒,才能讓情緒離開。

 

IMG_4617.JPG

如果情緒是浪潮,我們就要學會衝浪,這樣當情緒浪潮朝你撲擊而來時,

你就能踏上衝浪板,自在隨著浪潮起伏。

 

去感受,需要勇氣。勇敢並不是「不害怕」,而是就算害怕,你也願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。

當你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在世界、和情緒待在一起、去傾聽情緒想要傳達的訊息時,才會知道接下來該做甚麼事情。

 

復原,需要緩慢

現在社會講求快速,自己也會認為「慢」就是不好,沒有效率,總會心急地問自己「怎麼還沒好?」

 看的到的傷口別人會要你慢慢休養,何況是心理的傷口,為何要自己趕快好起來,不趕快好起來就是自己太糟?

IMG_4618.JPG

IMG_4620.JPG

 

IMG_4619.JPG

清出空間,讓情緒出來

如果要放下,就必須感受那些痛苦和情緒

放慢步調,然後去情聽內心需要什麼

復原需要的是「緩慢」。緩慢是復原中的拐杖、腳踝支撐護具,
讓內心那些破碎的部分可以好好被支撐著,
然後慢慢成長編織回來

IMG_4621.JPG


IMG_4644.JPG

防衛機制....恩...心理學一定會讀到的東西,詳細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啦,有些要有解釋或是舉例比較看得懂

總之就是再說,你的反應可以讓你避免感受(通常都是讓你難受或不舒服的)情緒

焦慮是一種抑制情緒。抑制情緒的目的,也是讓你不用去感受深層的核心情緒。

當你開始焦慮,就不用真正去感受底下可能存在的恐懼、悲傷、憤怒。

IMG_4645.JPG

大家可以看看上圖的三角,再想想自己的情況,不過有興趣的大家還是自己看看書裡的案例

 

IMG_4646.JPG

很多人面對情緒時一直停留在思考模式,然而當我們開始「想」,

用的就是我們的「理性腦」。而情緒在身體哩,

我們需要用身體去感受,這就是為什麼是我稱它為「感覺」。

IMG_4781.JPG

情緒就是情緒,每一種情緒都沒有對錯,

我允許自己去感受每一種情緒,我允許每一種情緒的存在。

 

 

 

IMG_4789.JPG

如果壓抑痛苦,就會變成折磨

IMG_4790.JPG

停止壓抑痛苦,當我們給哀求痛空間呼吸、讓它舒展開來,

當痛苦不需要這麼努力地向你捍衛它的存在、不用一直向你咆嘯它應該被看見,

舒展開來一竊才能開始改變。

 

IMG_4792.JPG

善待自己的方法,讓大家自己參考一下,還有其他的練習讓讀者思考

裡面有有關憤怒、羞愧的情緒的案例,這裡就不放上來了

這本書很容易閱讀,也有案例可以理解

當認真想自己為何難受真的會有防衛機制,極度想要逃開

要面對真的很需要勇氣,不過需要先慢下來,不能急

不要急著去處理,深呼吸準備好再開始

這本基本上就教你怎麼覺察自己的情緒

後面可以怎麼處理也是有,但是要改變的方法就沒有著墨太多

如果有餘裕還是可以去看諮商,比較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做處理

 

先這樣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